每天凌晨4點30分,我市的一家烤鴨店內,店主杜軍鋒和妻子就開始忙了。雖然杜軍鋒經營的這家店不大,但是每天來買烤鴨的人絡繹不絕。一天下來,他能賣百十只烤鴨,除去成本,一年能掙近10萬元。
“70后”杜軍鋒是舞陽縣侯集鎮余莊村人,父母年邁多病,愛人失業在家,兒子在外地上大學,家庭開支大,生活困難。幾年前,村里將他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,各項扶貧政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。杜軍鋒不愿靠國家救助,憑著滿腔熱情和多年打工積累的經驗,開始在餐飲行業打拼。“如果不趁著年輕努力奮斗,會窮一輩子。”杜軍鋒說。經過市場調研,他在漯河開了一家烤鴨店,取名“鴨之道”。
憑借過硬的技術和獨特的口味,杜軍鋒的生意日漸紅火。“做生意和做人一樣,實實在在才能長遠,客戶才會越來越多。”杜軍鋒說。
飲水思源,富不忘本。創業時,杜軍鋒得到了鄉親們的關心和幫助。走出困境后,他總想著為村里的發展作些貢獻。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幫助和指導下,他帶領5戶村民開起了烤鴨連鎖店。
如今,杜軍鋒在村里出了名的能干,漯河、舞鋼、許昌、三門峽、運城等都有“鴨之道”。杜軍鋒家實現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脫貧典范的蝶變。
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,不是等出來的。我堅信只要聽黨話、跟黨走,勤勞肯干,日子就會越過越好。”杜軍鋒說。樊夢遠
責編:瘦馬 編審:陳向黨 終審:汪中東